麻豆精品在线观看高清视频播放平台-麻豆91-免费麻豆

中文EN
???
當前位置:首頁?>?詳情頁

在“城市血管”中穿針引線——中鐵四局“京濱同心號”盾構機掘進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號隧道側記

來源: 時間:2025年06月24日 瀏覽次數: 【字體: 打印

??“我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我們不僅能建造出更加安全、高效、環保的鐵路,還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5月24日,在天津市第39屆科技周主場活動暨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中,參與超大直徑“京濱同心號”盾構機科技攻關的中鐵四局(北)京濱(海新區)城際鐵路4標二分部總工程師李安與其他參觀人員交流科技創新工作體會時說道。

??京濱城際鐵路4標管段正線長12.66公里,施工內容包含東麗特大橋、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號隧道等。二分部參建的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號隧道長3.48公里,其中盾構段長2.92公里,頂部埋深8.4~29.82米,施工具有盾構直徑大、下穿建(構)筑物多、沉降風險高、長距離掘進泥漿處理困難等特點。2023年12月啟動盾構施工以來,針對該隧道復雜軟土地層長距離掘進,二分部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應用13.8米超大直徑“京濱同心號”盾構機創下國內首次大直徑盾構長距離穿越軌道交通車輛段的施工記錄。

??技術孵化 構筑科創生態圈

??該分部圍繞“大直徑泥水盾構敏感環境條件下施工風險管控”“大直徑泥水盾構泥漿使用與處理綜合施工技術”“大直徑泥水盾構智能化施工”等內容,組織開展創新攻關策劃,立項《大直徑泥水盾構敏感環境風險管控與預處理研究》課題。創新攻關團隊研究濱海軟土地層等因素對大直徑盾構設備適應性的影響規律,同時建立三維數值模型,揭示盾構下穿的地表沉降與結構受力的影響機制,提前做好針對性的盾構配置優化與人才培養計劃。

??“我們每周都會組織青年技術人員開展技術‘頭腦風暴’。”李安介紹。該分部構建“雙核驅動”的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與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聯盟,形成“現場需求、實驗室攻關、工程驗證”的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另一方面以勞模創新工作室、工匠課堂等為載體,形成“導師帶徒+工程練兵”的成長通道。盾構機穿越天津軌道交通2號線李明莊車輛段時,該分部成立“青年突擊隊”,開展“微創新擂臺賽”,累計形成12項工藝改進方案。開展“黨建+科創”聯建活動,以“紅色引擎”點燃創新動能,與10多家單位共建創新生態圈,通過外派學習、技術沙龍等形式,累計培養20余名盾構施工專業人才。

??智能建造 豐富效益增長點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號隧道施工集“大直徑、長距離、高水壓、高風險”于一身,宛如在“城市血管”中穿針引線,需要下穿京津塘高速、北塘排污河、津漢公路、李明莊車輛段等重大風險源。該分部通過自主研發的盾構智能掘進、箱涵智能拼裝、同步雙液注漿、智能泥漿處理、智能檢測分析、智能調度等信息化系統,將管片拼裝精度誤差控制在3毫米以內。

??攻關過程中,該分部針對刀盤刀具、油液銅顆粒、盾尾刷磨損檢測等方面進行實時監測,基于智能感知設備運行數據,構建盾構施工環境風險評估體系和智能控制技術體系,最終形成盾構掘進智能決策模型。這在國內首次實現盾構泥水循環、注漿注脂、推進軸線全自動控制。

??技術創新帶來顯著效益:智能泥漿處理系統監控泥水循環全環節,實現機械化減人、綠色化節能的目標,水資源利用率提升80%;大盾構智能掘進一鍵啟動系統使啟動時間縮短50%,創造單月掘進524米的記錄;穿越李明莊車輛段時,智能調度系統實現對人員設備的精準定位,結合雙液注漿技術,將地面沉降控制在2毫米內,僅相當于一枚硬幣厚度。

??成果轉化 打造行業新標桿

??如今,超大直徑“京濱同心號”盾構機已成為向社會各界展示“四局城軌”品牌的亮麗名片。開工以來,二分部先后承辦國家鐵路局工程質量監督中心“四新”標桿現場觀摩、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標準化管理現場會等會議,并迎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地下空間專委會、北京盾構工程協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等組織的30余次調研交流。

??在二分部駐地的榮譽墻上,“安徽省五星級文明工地”“中國中鐵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等獎牌熠熠生輝。2024年底,隧道掘進完成。目前,該分部已獲得13項專利授權;BIM技術實現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第五屆“智建杯”智能建造創新大賽中摘得桂冠。值得一提的是,該分部參編的國家鐵路局《鐵路盾構法隧道建造質量安全管控指南》已成為行業標準。

??目前,二分部在完成超大直徑“京濱同心號”盾構機安全接收后,正繼續圍繞盾構智能建造、裝配式電纜槽、裝配式雨棚等課題,組織開展科技攻關,推進創新成果向行業標準轉化。 (劉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