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在线观看高清视频播放平台-麻豆91-免费麻豆

中文EN
???
當前位置:首頁?>?詳情頁

【全國勞動模范】黃紅:開啟軌道交通信號系統工程建設技術“閘口”

來源: 時間:2025年05月13日 瀏覽次數: 【字體: 打印

??黃紅,女,中共黨員,特級技師,現任中鐵電氣化局三公司信號分公司特級技師。她扎根一線26年,先后參加90余條鐵路建設及200多個鐵路項目信號施工。她領銜的“黃紅創新工作室”在軌道交通信號領域完成技術創新19項,優化施工方案80余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個,實用新型專利3個、軟件著作權6項,創新成果在業內廣泛應用,累計創效3000余萬元;攻克亞洲最大編組站雙動道岔試驗調試的難題,研發的信號智能試驗檢測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她從業以來完成的約30萬根線路焊接“一線不錯”,被譽為鐵路建設中的“腦科神經”專家。

??逐夢鐵道,“農家女子”淬煉的心路歷程。1978年,黃紅出生于豫南的普通農家。1995年,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武漢鐵路運輸學校鐵道信號專業,就此開啟了與鐵路信號相伴的人生旅程。

??黃紅畢業進入中鐵電氣化局三公司,被派往哈大線信號改造工程項目。配線、繞線、焊線是信號工的基本功,女工做起來更難。黃紅從手工繞各種型號銅線環練起,一天常常繞上百個。手指磨出血泡,她貼上創可貼繼續練,直到繞出的線環規范美觀,得到老師傅們的贊許方才罷休。預配電纜時,為看懂施工圖紙,她一方面加強自身理論知識,一方面虛心向技術人員學習;每逢遇到技術問題,她都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信號樓焊線,為讓焊點飽滿光滑,不燙傷芯線,她利用業余時間,通宵達旦地用報廢端子反復練習,直至焊點完美。

??勇挑重擔,“偏勝過半邊天”的鏗鏘玫瑰。黃紅職業生涯中,先后參加90余條鐵路、200多個信號項目施工。在她參建武漢樞紐信號改造工程期間,漢陽到余家灣三站兩區間開通,封鎖點僅有3.5小時。她認真核對線頭,利用零星封閉點插入試驗,從首個封閉過渡點到南環線三站兩區間開通,實現“一線不錯,一事不出,一點不延”。該工程獲武漢鐵路局賀電表彰,并授予“最佳工程質量獎”,黃紅自此聲名遠揚。

??京廣線新鄉南站地處交通要道,車流大、車速快、條件復雜。在該站信號大修工程施工中,黃紅帶領員工利用天窗施工200余次,每次都按時優質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新鄉南站信號工程順利開通,獲鄭州鐵路局高度贊揚,并登上《人民日報》頭版,展示了中國中鐵人的靚麗風采。

??在鐵路信號專業電碼化施工改造項目中,黃紅創新提出“一卡準”先進工作法,通過對常規信號檢測儀器優化組合,精準、快速甄別既有線改造工程各類信號線路的用途,解決了既有電路用途識別難的問題,原來3個技術人員3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2個技術人員半天就可以完成。

??作為信號分公司技術專家,黃紅先后奔赴青連鐵路、鄭萬高鐵、川南城際、萊榮高鐵、龍龍高鐵等100多個項目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工作。她明白鐵路信號關乎行車安全,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和團隊,贏得業主單位尊重和信任,樹立起良好口碑,成為公司一張靚麗的名片。

??創新增效,一線技術難題攻關的開路先鋒。廣坪線大瑤山隧道是世界第十大雙線鐵路隧道,“滲水多、道砟多、歷經改造多”,信號電纜敷設困難。她帶領“黃紅創新工作室”團隊反復勘測,經無數試驗論證,研發出一種新型隧道內壁掛電纜敷設施工方法,節約成本800余萬元。為推動既有線長大隧道信號電纜敷設施工,提供寶貴經驗。

??新建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是縱貫河西走廊的重要區域連接線。在信號專業施工中,針對線纜繁多、工序復雜、工藝標準高、接口多等難題,黃紅充分運用BIM技術,對室內外信號設備及線纜進行三維建模和模擬分析,提前發現并解決各類問題150余項,有效避免了返工,提升施工效率和工藝水平。

??她帶領“黃紅創新工作室”團隊在軌道交通信號領域不斷創新突破,研發的“信號系統智能試驗檢測設備”獲國家發明專利,實現信號設備自動檢測和列控工程基礎數據自動化校核,工作效率提高70%。“一體化信號設備基礎”“ZPW-2000軌道電路補償電容連接卡具”等系列創新產品在蘭州、上海等多家鐵路局集團轄內工程項目中投入使用。多年來,她主持完成技術創新19項,優化施工方案80余項,先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BIM技術交底平臺等軟件著作權6項,累計為企業創效3000余萬元。

??堅守初心綻芳華,甘于奉獻結碩果。黃紅先后榮獲中國中鐵勞動模范、中國中鐵工匠、中國中鐵十大杰出女性,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河南省建設行業“十大工匠人物”,北京市勞動模范,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連續當選北京市第十二次、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2021年受邀參加建黨100周年天安門廣場慶祝活動,這是對她和所屬行業的高度認可。“榮譽屬于全體鐵路建設者,同時也是對我個人的鞭策。”如今,她仍奮戰在鐵路建設一線,激勵更多人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用實干和創新繼續書寫產業工人的光榮與夢想。

?